“爸爸总是拿我撒气,我弹琴错了一点点,他就会指责我、骂我……”谈及父亲,小雨(化名)的心情瞬间低落,眼眶泛红。在父母离婚后,小雨跟随父亲生活,但父亲“鸡娃式”和“打骂式”的教育方式,让小雨对父亲既爱又怕。终于,在一次激烈的父子冲突后,小雨选择投奔母亲,并从此拒绝与父亲见面。思子心切的父亲将怒火转向母亲,向福田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纠纷,家庭关系陷入冰点。
但如今,一切都发生了改变。在福田区“爱之港湾”未成年人探望基地,在法官、社工、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的共同疏导下,小雨逐渐敞开心扉,主动诉说与父母的互动故事,还向心理咨询师吐露对家的期待,“我们家现在已经非常好了,但希望大家再一起努力,变得更好。”小雨和父亲均向基地申请每周的心理辅导课程,为亲子关系的重建一同努力,曾经濒临破碎的亲子关系,在“爱之港湾”的呵护下,重新找回了亲情的温度。
(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进行辅导)
福田区“爱之港湾”来了
最大努力为当事人就近探望未成年子女提供便利;
最大限度降低家庭变故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;
最大程度保障无抚养权父母的探视权;
……
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”的号召,近日,这个由福田区司法局、福田法院共同打造的“爱之港湾”未成年人探望基地正式揭牌设立。它为因各种家事纠纷导致探视困难的家庭提供“法律+社工+心理”全流程协同服务,让探视充分发挥弥合亲情、修复情感的作用,是全市首个“党委统筹、多元共治”的探望基地。
小雨一家的转变,得益于“爱之港湾”创新推出的三大特色机制:
多单位协同联动机制:聚能解纷
基地依托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(下称“未保服务中心”),聚合政法机关、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,共同化解离异家庭探视权执行难题。法院承担信息枢纽职能,法官在办理涉未成年人的离婚纠纷、探望权纠纷、变更抚养关系纠纷及相关执行案件时,若发现探视异常,即通过专属平台传递信息,并提供法律支持,确保探望活动依法有序开展;未保中心履行统筹协调职责,全面负责预约执行、场所运维、心理疏导及法律援助服务。
柔性服务修复机制:润心暖情
基地设立心理咨询室、亲子互动区、法律调解室等功能区域,以“空间场景重塑+专业服务介入”模式,为探视困难家庭提供全程服务。运用沙盘治疗、家庭关系指导等专业手段,通过情感传递、心声书写、共同户外活动等环节,有效引导父母双方及未成年人正面沟通、缓解矛盾,修复受损的家庭情感纽带。
多元资源整合机制:汇智护航
基地联合公益组织、律所等社会力量,创新构建“三级资源库”:基础资源库涵盖丰富的亲子互动活动与法律援助支持;专业资源池汇聚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公益组织联盟;同时构建特需家庭危机干预快速响应通道,助力形成多层次、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。
(工作人员介绍探望基地)
(工作人员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)
爱之港湾福泽少年,法护成长向阳花开
福田法院一直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,打造“福泽少年 法护成长”品牌,持续创新家事审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式,构建“家事调解员+家事观察员+家事调查员+专业社工+心理咨询师”五位一体的调审结合机制,调撤率达到45.67%;创新推出《未成年人关爱提示书》,开展家庭教育指导550次。如今,“爱之港湾”基地的建成,更是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增添新阵地、注入新动能。
接下来,福田法院将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协同机制,持续探索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实践路径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“法治艳阳天”!
附件: